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形式已经不再处于封闭状态, 与周边的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互动逐渐的密切起来,同时,随着全球经济贸易的兴起,国内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内政府一直希望将国内的经济走出去, 同时也能够带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样能够提升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也能够将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1]。
韩国与日本等邻国和我国都属于亚洲地区,有着大同小异的文化背景, 同质性的文化竞争非常的激烈,这几年来,韩国主要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进行挖掘,将属于中国的文化节日、历史名人等方面贴上了韩国的标签,同时以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家著称,面对这样同质化的文化竞争, 我国的法制能力显得非常的渺小, 文化影响力远远不如韩国等邻国,另外,来自同质化文化的竞争,西方国家的异质性文化的威胁也在逐步地增加, 主要的源于意识形态的对立。由于意识不同和偏见,美国在全球领域内散布关于中国威胁论的谣言, 主要的目的是想要阻碍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与国家范围的文化竞争与对抗并存的是, 我国的文化产业属于粗放型的,在一个低端的发展时期,文化的输出能力较低,很难能够实现制造强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当此之时,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它不仅关乎中华文化认同和传承创新,也有助于凝结中华文化的向心力,抵御西方价值观的渗透,保卫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2]。
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周边邻国,对我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缺乏准确的理解,甚至存在着某种偏见,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未能取得实质进展。面对这种情势,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提出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为带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出良好的契机。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形成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加强沿线国家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 提升我国的文化形象及文化影响力。当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带来的不只是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挑战, 因为不同文化的天然竞争性蕴藏着文化冲突的潜在风险。因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需要理性规划、审慎应对,需要国家宏观引领,社会积极参与,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共同发展[3]。
1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地球” 逐渐成为 “地球村”,国与国直接的距离越来越近,1978年我国正式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向世界打开大门,增加了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动沟通。 随着中国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在飞速发展,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当初改革开放战略的正确性。 所以我们不能在局限于物质经济输出, 在文化方面我们也要走出国门,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所以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思想,为传播中华文化建立了重要途径。“一带一路” 倡议可以提高我国对外的文化传播,可以使沿线各国对中华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大大提高了我国在世界的文化地位, 塑造了中国特有的文化形象,有效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4]。
2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挑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近年来我国对中华文化的输出强度不断增加,以“一带一路”为途径把中国塑造成为文化大国的形象, 以此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传播中华文化的战略思想仍然停在了初级阶段, 原因有以下几点[5]。
2.1 文化输出过于重视形式而轻视结果
我国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措施, 大大提高了全国人民传播中华文化的激情。 传播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使中华文化在外国人心中牢牢扎根,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魅力与国际影响力,而不是只在明面上的文化表演做工作,花费巨大的资金做的一场秀, 但是之后还无法取得的实际效果。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文化输出有些过于重视形式而轻视结果, 甚至可能会为了形式而忽略了结果[6]。
2.2 中华文化的传播形式过于简单
当前在外国眼中,中国的文化形象是抽象的,单调的,谈到中国会想到“熊猫”“汉字”和“功夫”等这类比较抽象单一的形象, 其中较深层面的内涵却少有人知。 原因就在于我国对中华文化的传播没有科学正确的方式,因为西方国家的快餐文化,我国将中华文化也删繁就简后才让其走出国门,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光是一个“汉字”文化就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将蕴含着许多内涵的中华文化删减成简单易懂的表面文化, 这种删繁就简的方式倒是可以使西方国家对中华文化快速深刻地形成印象, 但使这种只停留在表面的印象真的可以吸引外国人民的兴趣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当把一件事物的本质掏空只留下躯壳后本就少了它原有的吸引力, 中华文化亦是如此, 空有一副躯壳的中华文化是很难去发挥它的文化吸引力的。再加上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我们对自己本身的传统文化也没有过多的重视, 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 中华文化之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也少有人去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索,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中华文化越来越表面化,越来越形式化,在世界各国中很难发挥它的吸引力, 所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将充实的中华文化传播出去,这样才能有效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战略[7]。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