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印度的佛教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中国的道教对

佛教源自古印度,汉时白马驮经,三宝东渐,梵音响彻华夏已两千余载,和中华文明深深结缘。且不说石窟造像、宝刹古寺遍布名山大川,观音菩萨、四大金刚等佛神祇家喻户晓,就连众多日常用语,都出自佛典,诸如“大千世界”、“善巧方便”、“不二法门”、“天花乱坠”、“盲人摸象”、“刀山火海”、“四大皆空”、“当头棒喝”,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由此可见佛文化在东土之深厚浸润。

文化交流是相对的,所谓“来尔不往,非礼也”。既然印度佛教有三乘教法、二谛义理,在我神州落地生根,那我们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三清妙音、五千道德有没有西传去印度呢?



上图_?《老子八十一化图說》清末民国间刻本

道法西传

旧时有个老子化胡的说法,说的是当年老君坐青牛西出函谷关,去了印度,便成了释迦摩尼佛,创建了佛教。此说肇始于东汉末年,估计是为了让国人心理接受外来佛教而有意创作附会的,没有任何证据支撑,纯粹子虚乌有。

但中国道教进入印度这一点,倒是真实不虚。

在古印度经典文献中,有一种叫“支那行”的修行功法,来自于“大支那国”(即中国),学者推测,此即为道家仙术。印度婆罗门圣者婆喜史多,就来到中国学习过“支那行。”印度《大地母经》中有一个来自于中国的神仙,称之为“支那地母”。

印度学者雷易在他的《古代中世纪印度化学史》中提到,公元3世纪(中国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个中国人,印度泰米尔名叫博迦尔( Bogar) 和普里巴尼( Pulipani ),来到南印度传播符咒、炼丹、中医等道术,名列南印度密教18位成就者之中。


上图_?道教人物画

成书于东晋时期的道经《太上洞渊神咒经》中说有南海(指今印度半岛东部孟加拉湾)人来中国受道,三洞大经流传于西海(指今印度半岛西部阿拉伯海),神仙去南海、西海布道化人的故事。大致上描绘了当时道教经典流入印度,道士去印度传法的事。

到了唐代,相关的历史记录更多了,史载有不少印度的国王派遣使者来我东土大唐求取道德真经。

《旧唐书·天竺传》记载:“天竺所属国数十,风俗略同,有迦没路国,其俗开东门以向日,王玄策至,其王发使,贡以珍奇异物及地图,因请老子像及道德经。”

《新唐书》卷二二一上记载:“东天竺王尸鸠摩,送牛马三万馈军,及弓刀宝缨络,迦没路国献异物,并上地图请老子像。”

《集古今佛道论衡》记载,唐贞观21年(公元647年),东天竺的童子王派遣使者来大唐来求道,李世民令玄奘法师和道士蔡晃、成英等32人,将《道德经》“句句批析、穷其义类”翻译成梵文。


上图_?集古今佛道论衡

成就密宗

综上,道教流入印度确有其事,然彼处道缘不深,纵观今日之印度,举国上下,除开唐人街外,估计找不到一个道观,和佛教在中国的盛况无法相比(2016年不完全统计,中国有1万6千座寺院,20多万名僧尼)。虽然如此,但毕竟雁过留痕,道教还是在印度文化史上留下了仙踪。其中影响最大者,就是促成了印度密宗的形成。

密宗是印度佛教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7世纪在印度极为兴盛。密宗信仰以“法生大日如来”为本尊。大日如来是佛的法身,如同太阳一般昭显万有,无处不显。密宗修行大日如来的“金刚界”和“胎藏界”法。金刚界为佛智慧,能断一切无明。胎藏界象征佛理佛性,包藏在万物之中。密宗修行有各种神秘的咒术、轨仪,未经灌顶,不得修持,秘不示人,故曰“密宗”。

公元11世纪后,密宗逐渐在印度衰亡,但是其中的不少思想和修行方式为印度教吸收继承,成为印度民族文化一部分流传至今。密宗还先后由莲花生大士和阿底峡尊者传入西藏,形成了藏文化的主轴藏传佛教。密宗对日本文化,也有着深厚的影响。


上图_?河北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部八座藏传佛教寺庙外八庙建筑

“人天合一,道生万物”

道教对密宗的影响体现在世界观上。比如,密宗认为宇宙就是人身的放大,人身就是宇宙的缩影。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人身之中。修行中有所谓“五轮观身”,对身体各部位进行观想,将其与神佛的部位相匹配,进而与宇宙万物匹配。这一点即受到道教“天人相应”“人道合一”的影响。

上一篇:你是如何看待动漫游戏传承中华文化?谈谈我们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