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河南省舞阳县原县博物馆馆长朱帜,因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县北舞渡西南1.5公里处的贾湖村劳动。
顺便一下,很多人都知道,荆轲刺秦时,燕太子丹让燕国名将秦开的孙子、同时也是以胆力著称的猛人秦舞阳陪同行事。那么河南舞阳县的县名与秦舞阳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其实是没什么联系的。
朱帜在舞阳县贾湖村劳动时,却感觉到了这个地方历史沉淀极其深厚。
因为,他发现,村东的沟底有许多来历不明陶片。
为了一探究竟,他在这一带进行了细心勘察。
除了陶片,他还在废弃的井壁、断崖、沟坎上发现许多人骨和红烧土,以及红烧土上的稻壳印痕!
红烧土通常指被烧烤陶化的土块,以砖红色居多,一般都与大火焚毁的房屋有关。
朱帜认为,这里可能有原始人类居住过的村落遗迹!
实际上,贾湖当地,河流纵横,其中流量最大的水系是灰河和泥河,贾湖就夹在这两条河流之间,湖边的土地肥沃,极其适合种稻。贾湖老百姓在开垦湖周边土地时,经常会发现累累的白骨。
朱帜虽然发现了贾湖历史遗址,但由于历史原因,并未能展开考古发掘研究。
时间一晃过了14年。
1975年8月,天降大雨,舞阳县境内沙河、泥河、灰河、澧河等大大小小的河流都决堤而出,贾湖村和周围许多村庄都成为了泽国。
好不容易等到大水退去,全民赶紧动手自救。
贾湖村民在重建家园的同时,增加了防止水患的意识,在村庄的周围筑起一道长堤。
筑堤时,村民挖出了大量的陶器、石器和人骨等,但这些都是村民眼中司空见惯了的东西,谁也没有太当回事儿。
1978年秋,贾湖村民再次加筑护村堤,堤基宽14米,高2米至3米,堤顶海拔69米。无数陶器、石器和人骨被摧毁殆尽,四处抛弃。
总算老天有眼!
某天,贾湖小学教师体育教师贾建国带领学生到堤外平整土地,看到了这些散落在地的破碎陶片,心有所动,组织学生将之收集起来送交到县博物馆。
朱帜这时已经官复原职,回到了县博物馆任馆长,看到这些陶片,回想起自己当年在贾湖下放劳动时的发现,再结合已公布的裴李岗遗址的资料,他认为,这两处遗址的文化性质是一样的!
于是,在组织人员到贾湖做了些保护性工作的同时,向省博物馆作了详实的报告。
1980年,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周道到舞阳调查,确认贾湖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
1982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安志敏教授到舞阳贾湖考察。
这之后,从1983到2001年,河南省博物馆考古队先后对贾湖遗址进行了7次科学发掘,共揭露面积2657.6平方米,清理出住房遗址53座,陶窑11座,墓葬445座,出土陶、石、骨等文物及文物标本5000余件,
这里,主要说说1986年5月初的那次发掘。
那一次发掘的主要负责人是河南考古所第一史前研究室副主任张居中。
2018年1月10日,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播出的第三期节目在回顾这一段历史时,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的张居中为节目组的顾问,他回忆:“1986年五一节刚过,贾湖遗址第四次发掘正在继续紧张的进行中,负责发掘23号探方的技工贾分良把我和同在考古工地现场的我的师弟杨振威叫过来观看刚刚清理出的78号墓。该墓主人头部和部分上身被其他墓葬打破不存,唯腰部以下保存尚好,股骨外侧有两段骨管……”
关于这两段骨管,张居中等人一度困惑不已。
这两段骨管放置在墓主人股骨旁,应该属于兽骨或禽骨。
将这两段兽骨或禽骨作用陪葬品,这说明墓主人对它们该是有多喜爱呀。
那么这两段兽骨或禽骨到底是作为什么器具、有什么用途,抑或是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老实说,先期发掘的裴李岗遗址已证明裴李岗文化属奴隶社会时期,先民生产力不高,他们死后下葬的时候,连口棺材都没有。贾湖遗址的情况出差不多,出土了的大量的古代文物,包括石制、骨制、陶制和贝壳制的文物,通过碳14检测,是在地下埋了近万年,但质量普遍不高,如果这两段兽骨或禽骨包含有什么特殊意义,那可是这次发掘工程的重大收获。
抱着这种思想,张居中和贾分良等人反复摩挲、察看这两段兽骨或禽骨。
或者,它们属于织布和补网的器具?或者它们是宗教祭祀用品?
贾分良盯着一侧管壁上的7个圆形穿孔,迟疑地说:“它们……会不会是笛子?”
“笛子?!你也真敢说!”杨振威捶了贾分良一拳,断然否定。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