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合肥旧书店:努力做好文化“摆渡人”

人民网合肥5月25日电 (记者苗子健、实习生宣振宇)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围绕“加快打造书香合肥”的目标,大力建设城市阅读空间。在此背景下,合肥的旧书店生存状况如何?人民网安徽频道近日走访多家旧书店。

朱传国去世后,妻子陈桂霞继续经营着增知旧书店。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坚守初心——增知旧书店

“现在,很多城市的旧书店都消失了,我们这个书店仍在坚守。”被誉为“最后的旧书店”的合肥增知旧书店负责人陈桂霞如是说。

增知旧书店由陈桂霞的丈夫朱传国一手创办。上世纪90年代,朱传国夫妻下岗后,一直喜欢买书看书的朱传国萌生了开书店的想法。他在当时合肥淮河路步行街的文化一条街上,用铁皮棚子搭起了最初的增知书店。陈桂霞说,生意初期很好,后来家里的书不够了,就到处收书。

市民在增知旧书店翻阅书籍。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朱传国去世后,他的书店仍在经营。按照他生前的心愿,他的妻子与儿子继续经营着书店。除了收书、卖书外,增知旧书店每年还会给农村孩子捐书,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陈桂霞表示,作为省会城市的合肥,如果没有旧书店,将是一种遗憾。如今合肥的旧书店所剩不多,然而依旧有许多书友持续关注。她说,曾经有爱心企业建议增知旧书店搬迁至更大规模的区域,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在朱传国定下来的原位置经营,继续担任着“文化摆渡人”的角色。

三友谷书社。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长传信念——三友谷书社

“岁寒三友”一词,是三友谷书社名称的由来。瞿其好开办这家书店年头已久,如今与女儿瞿敏茹共同经营着这家几易其址的旧书店。

三友谷书社店内展示的旧书。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瞿敏茹介绍说,目前合肥旧书店不多,有的书存世很少,市面上难以找寻,价格也比较高,市场依然存在。“出于添加品种的需要,时常需要去书友家里收书。这一行难做,主要还是渠道的问题。”

市民在三友谷书社翻阅书籍。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爱知书店。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心系顾客——爱知书店

崔正义1997年创办爱知书店,2010年开始收旧书。他说,不少老读者们年纪大了,精心藏了一辈子的书。但因为与家里孩子们工作学习所阅读的专业领域不相关,多年来购买的存书几乎用不上了。他便把书收来,希望在读者和旧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爱知书店老板崔正义打理书架。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如今,爱知书店盈利微薄,不低的房租,加上电商的冲击,生意萧条。崔正义与女儿崔绍芸一家人维持着书店,他们表示只要还能维持就会一直做下去。

市民从爱知书店门口走过。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

“虽然要生活、讲生存,可是会被顾客觉得不开了太可惜的赞美所感动。书店存在,与顾客之间的粘合度就仍在。书友的旧书收来了,再被新书友取走阅读,心理得到了安慰。另外,有的顾客淘到了自己多年前读过的书,会有满满的怀旧感,这就把顾客连接到书店来了。” 崔绍芸说道。

上一篇:温州开启文化礼堂2.0模式 实现精神家园全民共享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