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韩笑 青岛报道
在青岛莱西市,提起一条“文化胡同”,莱西人都会说一句“昌老师绘制打造的独特景点”。走进水集街道永兴街社区,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被绘制在墙面上、角落里,在这里面“文化胡同”更是显眼地呈现在人眼前,它的创办者——89岁的昌德松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名有39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以社区为教育平台,自2008年以来,积极创办文化胡同、文化庭院、社区书屋、社区路边书报阅读服务站等社区文化宣传点。
昌德松坚持离岗不离党,退职不退休,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文化胡同”中发挥光和热。他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各种荣誉称号。2016年12月,昌德松一家更是被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去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
手绘百米长胡同成“教育基地”
在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到昌德松家采访前不久,他已绘制完成了“红色文化胡同”中关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相关内容。在绘制的两天时间里,每天7点昌德松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有时坐得时间久了,昌德松的双腿使不上力,需要缓一会儿才能慢慢站起。过程虽然劳累,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大家。下一步,将通过举办读书会、带领大家读书看报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普及。”
提起昌德松,居民们都称他昌老师,1993年退休后,他一直热心于文化公益事业。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昌德松自费买来涂料,将家门前胡同粉刷一新,利用曾任教语文、美术的能写会画优势,将奥运知识、比赛动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一笔笔亲手绘制在墙上,供大家了解。后来,这条“奥运胡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胡同”和“教育基地”。
时间更迭,“文化胡同”的内容也不断更新。如今,在水集街道和社区的帮助下,昌德松打造了“红色文化胡同”“传统教育文化胡同”“社区文化胡同”“发展教育文化胡同”“妇幼关爱文化胡同”“时光印象文化胡同”共六条主题胡同,它们成为了社区及周边居民日常学习知识、了解时政动态的好去处。
放弃出租平房改建社区书屋
除了打造“文化胡同”,作为退休教师的昌德松还致力于创建“书香社区”。为了满足居民的阅读需求,2010年,昌德松将家里原本用于出租的房间空出来,办起了“爱心书屋”,除了家中的藏书,他还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新书,供大家免费借阅。不少居民受到昌德松的影响,纷纷将自家的图书送到书屋,大家也养成了借阅完毕及时归还的好习惯。
最喜欢“爱心书屋”的莫过于附近的学生们,放学后或双休日时,屋子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借阅图书的学生。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昌德松还在胡同口设置了“流动报刊图书服务站”,上面放置的是他订阅的几类报纸和各式图书、杂志。对于社区中因病行动不便的居民,昌德松便会送书、送报上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耄耋之年还说自己做得不够
作为一名党员,昌德松在社区工作中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昌德松和老伴儿张英捐款1300元助力疫情防控。看到执勤点的防疫人员特别辛苦,二人便主动承担起为振华、建华、兴华3条街6个防疫值勤点送热水的任务,每天两次,风雪不误。
昌德松还将自己编写的防疫知识顺口溜写在多个宣传板上,分别放在文化胡同口、早市和公交车出入路口等,供路人及时了解疫情防控信息。
如今,年近90岁的昌德松依然坚持更新“文化胡同”的内容,社区的工作也不落下,“作为一名党员,过去我为党做了一些工作,但远远不够,今后我将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各项工作做好。”昌德松用奉献和坚守,诠释了信仰的力量,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