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是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儒家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思想流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这一思想对古代社会乃至当今社会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古典园林设计的理论依据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由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推崇“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学派在中国思想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并形成了中国人严格遵行的道德规范。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被儒家学说固化,现在乃至未来依然会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民族心理。
儒家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的观点,在古典园林中无处不在,并影响着古典园林的每个角落和园林的整个空间构建
,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提倡积极入世的观念,此种观念符合统治者的要求。
古代园林严格的等级划分,受儒家“三纲五常”的影响,如北京故宫的布局:皇帝的寝宫称乾清,象征北极帝星;坤宁象征“地”是皇后寝宫,
位于前两殿之间的“交泰”寓意天地交相感应,皇帝和皇后伉俪情深,整个皇宫建设呈现的是日月星辰的图样。
很明显儒家思想在古典园林构建中随处可见,并深深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因此,为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的是芸芸众生皆属于天地的一份子,并一直受自然规律的限制。
古典园林建筑的呈现是人们改造自然,建设美丽家园,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表现。
首先,为了达到古典园林与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状态,通过利用自然条件,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合为一体,
经过加工处理和二次开发,展现大自然中的美景,实现自然美与人工美的融合,建设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
其次,在园林整体结构布局中,皇家园林布局的中轴对称思想与君臣礼制观念是一致的。
颐和园的佛香阁,建设于昆明湖到后山的中轴线的中心点上,统领全园景区,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同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观念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中,中国古典园林从空间到植物再到建筑都被“礼教”深深规范。
最后,园林诗情画意的传达中也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存在,
唐朝开始后,文人雅士的修身之地转入园林中,受儒家思想影响,令原本自然气息浓郁的园林,人文气韵越来越浓烈。
三、德政思想的影响和展现
儒家德政思想不仅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封建传统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引导了中国传统美学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皇家古典园林作为一门综合艺术,也深刻地渗透着儒家德政思想的印记和影子。
1.仁学思想
以“仁”为核心的德政思想,是儒家整个思想体系的精髓。
孟子主张把“仁爱”精神从人类推广至大自然中,形成泛爱主义,大大扩展了仁学的内容。
在清代皇家园林的德政造园思想中,对仁学思想的体现主要体现在思想的渗透和表达,如通过构思、命名、布局,文字符号图形内涵和装饰等来表现博大的仁爱思想。
圆明园中的九州清晏,将中国的版图缩略在咫尺的山水之中,同时通过匾额楹联的命名表现出来的含义,是将仁、义、礼等蕴含其中。
清朝乾隆皇帝为了给母亲贺寿,在颐和园的昆明湖的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桃山水泊,仙蝠捧寿”的设计理念,这样的布局与寓意正体现出了乾隆的“孝”,而“孝”正是仁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与体现。
周文王时期,在修建灵台的过程中,应用仁政思想,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工程进行得又快又顺利,可谓是“劳民而不怨”。
同时,在园林和灵台修建完成后,老百姓有时入园砍些柴草也不受处罚,这都体现了皇家园林建设中“仁”的思想。
2.教化思想
清代皇家园林不仅具有园林的基本功能,还想通过园林所创造出的风格和地位达到威慑百姓、维护统治,处理朝政的目的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