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零散的场所、无序的活动,因为基础设施的改善、“文化先行官”的到来,摇身一变成了宜居宜业、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大美乡村。
2020年11月,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引领示范项目,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对全县15个乡镇(街道)基层老百姓提供文化类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文化艺术专业培训、场馆的运营管理、当地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的打造、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等一揽子公共文化服务。
通过近一年的文化服务,齐河县社区居民、村民提升了颜值、有了气质,幸福感、获得感都提高了很多。
文化活动丰富,老百姓有了精气神儿
“我最喜欢参加民乐团,在里面拉拉二胡,唱唱歌,心情别提多舒坦了。”今年70岁的刘朝正是华店镇辛店村村民,去年11月,他加入了镇上文化站组织的“三团三社”中的民乐团、艺术团、书画社,从此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周一乐器、周二合唱、周三舞蹈,最近在练习歌曲《大别山》,准备参加县里比赛。”刘朝正家距离村里的文化站不足千米,步行约10分钟,几乎文化站的每场活动他都参加,不仅自己加入进来,他还带着老伴一起,两人加入不同社团,都有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交到了很多朋友,“家庭氛围变得和睦了,精气神儿也提高了”。
13日,新黄河记者在文化站一楼看到,角落里有一处小黑板,上面写着一周的课程,如书画社教学、合唱团训练、民乐团训练等等,每天课程内容都不一样,上面还公开了老师的电话,“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或者微信聊天。
“之前没有专门的老师,也没有专门的教室,我们就在村里找个树荫,几个老伙计一起练歌。现在好了,风吹不到雨淋不到,还有老师指导,我学了3个月就会拉二胡了。”刘朝正笑得合不拢嘴,“文化先行官”的引入,让他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心里每天都乐滋滋的。
“现在文化站的艺术、民乐、合唱‘三团'以及摄影、书画、民俗‘三社'的课程每天都排得满满当当。每天都有不少村民来活动,愉悦了身心,也促进了乡村和谐。”华店镇文化站站长滕聪说,现在镇上组织汇演,各村出节目由被动变主动,形式也丰富起来,“文化先行官”的作用太大了。
活化文化资源带动乡村文化振兴
去年,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华店、焦庙和刘桥等3个乡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引领示范项目试点的基础上,全县15个乡镇(街道)都全面启动落实了“文化先行官”项目。
“ 推行‘文化先行官'项目目的是利用社会人力资源,盘活用足文化设施,提升文化设施利用率,突破从‘建好'到‘用好'的瓶颈”。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丁梅介绍说。
69岁的张爱兰是华店镇姜庄村人,她是文化站的一名文艺骨干,由于有戏曲基础,在社团她既是学生又是老师,带着村民们一起唱戏曲,学习吕剧、京剧、豫剧等等。“我最喜欢唱《沙家浜》《花木兰》,不在家看孩子的时候,我就在社团参加活动,组织大家唱戏,还参加了不少县里的比赛活动呢。”她说。
在三个试点乡镇,“文化先行官”一来就召集各村文艺骨干开会,20多位文艺爱好者介绍了自己的专长和各村文艺活动开展情况,并进行了登记。经过近一年的活动,目前华店文艺骨干越来越多,还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艺术小组,比如华店镇组建了群星精品艺术团及以剪纸为主要特色的民俗社,刘桥镇组建了艺星精品艺术团及以太极拳为特色的艺术舞蹈团,焦庙镇组建了启明星精品艺术团及以每村选拔的舞蹈人才为成员的舞蹈团。三个乡镇共建立“三团三社”超过30个团队。
同时,第三方公司还在齐河当地聘请了艺术团的几位退休教师,目前能满足所有课程安排。截至目前,该项目开展文化艺术培训课程超过650课时,服务群众超过人次,覆盖齐河县近1000个村,其中超过5000名基层文艺骨干参加过乡镇文化活动。
文化产业升级
各村居形成自身品牌特色
“文化先行官”不仅带动了乡村文艺活动的发展,提升村里文化品质,也驱动了基层治理更有实效。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