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医文化闪耀进博会非遗客厅 这面“魔镜”你照

图说:朱抗美教授为体验者把脉 曙光医院供图(下同)

今年进博会新闻中心的非遗客厅,来了一位新客人:中医药。尽管是“一年级生”,但名中医手写方、阿胶饴糖、中医养生智慧屏等瞬间吸粉无数,不少人纷纷来“打卡”。

要说非遗客厅里的明星展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带来的膏方样品绝对不可落下。小小膏方,是怎样成为非遗的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膏方代表性传承人朱抗美教授在记者节当天带领名医领航队入驻进博会非遗客厅。她介绍,膏方在上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创造了多个“最”,如保存时间最久的膏方处方原件、最早的膏方专卷、最早的膏方专著、最早的膏方广告:如1916年《申报》、最早的膏方专业教育等。

“在上海,民间一直有熬制服食膏方的习俗。鉴于膏方在上海的重要地位和全国性的影响力,2013年,‘海派膏方文化'作为民俗类项目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朱抗美表示。就在去年,曙光医院朱抗美教授、余小萍教授被列为代表性传承人。

你听过这首江南流传的民谚吗?“寒冬腊月膏进补,春至体壮可打虎,秋燥时节必无苦,夏日无风也可过。”这说明膏方的服用呈现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为主,强调顺时顺势调养身体,“冬令潜藏,人亦应之”。

据专家介绍,海派膏方辨证论治,处方温和,有一人一方针对性强的优势,纠偏却病;有无需煎煮,易存易携,可长期服用的特点。药力缓和,稳定持久,更加适用于补益。对“怕苦”的人来说,海派膏方口感舒适,微甜而小腻,和人们印象中苦苦黑黑的中药相去甚远。“还有就是,海派膏方病案兼具文学性、书法的艺术性,最能体现中医师的综合素养。”朱抗美说着,将记者引到另一个明星展品前——全国著名中医张伯臾、严苍山等手写膏方。

今年是张伯臾教授诞辰120周年。记者从“非遗客厅”听到了这样的故事:上世纪30年代初,适逢乡间霍乱流行,他终日奔波乡间,全力施救,以“治温疫法”妙参《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汤”治疗,使濒死患者起死回生。时有花农伤寒患者,命悬一线,经他治愈后,一年四季为其诊室赠送鲜花以致谢意,一时被传为美谈。

图说:中医养生智慧屏很受欢迎

“魔镜,魔镜,我是什么体质?”在非遗客厅,被称为“魔镜”的曙光医院带来的中医养生智慧屏,同样吸引了很多人体验。“这其实是一台四诊仪,通过对面相、舌苔等分析客观采集数据,并且体验者根据提示回答完问题后,就能得到一份报告。”曙光医院院长周华介绍,“和以前相比,它越来越小,也解决了以往数据模糊的问题,现在的采集越来越客观、精准。”

周华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此次在非遗客厅的中医药展示,让大家了解一些中医文化,同时科普简单的中医药知识。“现在,传统中医也在与西医交汇融合,不断发展进步,这台四诊仪就是一个典型。同时,通过这次在非遗客厅参展,我们也更坚定要挖掘好中医药这座宝库。”

图说:曙光医院带来的防疫代茶饮

此外,作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曙光医院充分发挥海派中医特色,将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广至进博会。该院特邀请治未病中心主任、曙光名中医张晓天教授领衔调制了防疫香囊,还带来了防疫代茶饮。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上一篇:龙泉城市文化客厅:创新文旅融合 打造城市地标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