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不要怕,准备好了,就去做!”
法国波尔多市加隆河畔,路人匆匆,却因为一阵悠扬音乐声的响起,不约而同地停留驻足。寻觅源头,
原来是一位中国女孩,伴一架古筝,着一袭汉服,披一副面纱
,动人的音符从她舞动的指尖流淌出来,为充满欧式风情的老城街头带来了迥乎不同的东方美。
这位在异国他乡奏响中国民族乐器的
“95后”名叫彭静旋,“碰碰彭碰彭”是她的网名
,筝音袅袅之间,彭静旋不只是一位专业的古筝演奏者,更是一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我们在周末远程连线了彭彭,一起来听听她对“古筝+潮流”的独特理解。
01文化交融创新视角的起源
彭彭从小练习古筝,大学就读于中国器乐系古筝专业,也学习了大量的演奏技巧。对此,她一直在思考,是否需要通过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或了解不同的音乐体系,来拓展对乐器演奏的理解。大学期间,彭彭经常参与学校的各种专业讲座来开阔眼界。一次讲座中,学校邀请到巴黎高等音乐学院的教授来分享,彭彭就此了解到音乐学这一学科的理论框架。经过深入思考,彭彭认为,实践和理论的学习能够有所互补,这可能会帮助自己在演奏古筝时,有更好的理解方式。因此,彭彭选择前往法国进修音乐学。
音乐学给彭彭带来的不仅是演奏上的新视角,更是对“音乐与文化”的新理解。音乐学的知识为实践打好了理论基础,让彭彭在拿到一首新曲子时,能够更加理性、有内在逻辑地看待和理解它,并为演奏做好准备。
此外,在被问及为何选择竖琴作为自己研究生的第二专业时,彭彭表示:寻觅东西方乐器之间的异同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西方人眼中,我们的古筝有些类似横着的竖琴。在学习时,彭彭不光注重演奏上的技巧,更会着重去了解制琴的工艺、发展的历史。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过程中,她进一步体会到东西方音乐与文化的共性与差异,这帮助她在用音乐传递中国文化时更好地寻找平衡点。此外,彭彭也鼓励大家积极探索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文化环境,很多有趣的点子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碰撞,领域交融中渐渐萌生的。
02街头演奏中国乐器的坚持
音乐和文化不分家,刚到法国时,彭彭经常参与各种实践和交流活动,努力学习当地文化。法国的街头巷尾,经常会有很多表演者在演奏或演唱,彭彭时常驻足聆听,觉得这种用音乐交流的氛围很棒。但这些街头表演者演奏的自然都是西方乐器,彭彭不禁想:如果在街头演奏中国的民族乐器,是否能让更多人在音乐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呢?
初到法国,彭彭其实并没有带上古筝,于是这样的想法酝酿了半年。第一次回家,彭彭毅然费了一番力气把古筝带到法国。在朋友的支持与鼓励下,彭彭鼓起勇气第一次走上街头架起古筝,开始弹奏自己在国内比较熟悉的一些曲目。“其实在一开始遇到了不少麻烦,古筝本身很重,音量也没有很大,所以需要外接扩音设备。也幸好我的朋友们都很愿意帮忙搬运与调试!”当琴声响起,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驻足,彭彭沉浸于“用音乐和观众交流”的过程中。第一次演奏后,自然而然有了第二次,乃至一年又一年……
当谈起“坚持”这件事时,彭彭笑言自己没有觉得这是一件很难坚持的事情,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已经过了这么久了。彭彭真的非常喜欢演奏古筝,刚到法国的前半年,没把从小到大陪伴自己很多年的古筝带过来,都会感到特别想念。同时,能够有能够让自己发挥的舞台,也是一件让人享受的事情。享受演奏的过程、享受舞台——因为热爱,坚持似乎不是一件难事。在一个晴朗的日子走出房间,在街头弹奏,反而成了繁忙学习中得以放松自己的机会。
03异国他乡触动自己的瞬间
每一场演奏都有感动自己的瞬间。美感是共通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打动人心。常常有人称赞弹奏古筝的彭彭宛如“天使”;会有年迈的老人家颤颤巍巍地弯腰取下彭彭面前古筝的宣传册来,耐心翻阅,只为了解这神秘又动人的东方乐器;也常会有小朋友托着腮看着彭彭弹奏,在表演结束后来询问彭彭“这是什么乐器”,还好奇地伸手想碰一碰琴弦。过几日,小朋友又来,便会骄傲地给人群中的其他小朋友介绍“这是中国的乐器,叫古筝”,尽管“古筝”这个陌生的词汇在法语里很难发音。在这些瞬间,彭彭就会感觉自己分享的中国音乐、宣传中国文化更有意义了。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