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历史文化纪录片大有看头

近期,又一批优质的历史文化纪录片走进观众的视野。《“字”从遇见你》趣味解读汉字,让观众以全新视角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文字;《书店,遇见你》以真实记录的方式带领观众开启一场逛实体书店的旅程,走进平凡人与书相遇的不平凡故事;《美术里的中国》以艺术与技术的“完美邂逅”阐释画作的艺术价值,展现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品格……

随着优质作品的不断出现,历史文化纪录片一改曲高和寡的境遇,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市场的良好反响和观众的热情追捧,也吸引更多创作者开始关注起历史文化题材,不断推出形式多样、质量上乘的纪录佳作。

别开生面,用日常镜头解读历史文化

开场以“那个字怎么写来着”抛出疑问,唤起让观众直呼真实的共鸣;结尾以“今天你写字了吗”的温柔叩问,提醒观众在数字时代不忘提笔写字、温故知新;中间则是时长五分钟的生动解读,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将古老的文字置于现代视野之中,以故事化的解读挖掘蕴含其中的奥秘,激活潜伏在中国人一呼一吸间的文化基因。这部纪录片用一个“中”字串联起麻将上醒目的“红中”、河南方言里典型的“中不中”、古老祭器何尊上首次出现的“中国”乃至影响中国人几千年的“中庸思想”,并深入浅出地将与“中”字有关的文化密码一一解开。

同样以“遇见”为题眼的六集纪录片《书店,遇见你》,将镜头对准5座城市、6家书店,从北京的万圣书园、武汉的百草园书店,到深圳的24小时书吧、渑池的新华书店,再到成都的方所、武汉的又合书舍,在伴随式采访和纪实拍摄中,遇见形形色色的“读书人”,分享他们不同的人生故事。

同类型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但每部纪录片都在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历史文化之时,找到了独特的探索路径和语言体系。《文学的故乡》走进文学大家出生的村庄,还原他们的童年往事和创作历程,揭开文学作品中故乡的神秘面纱。《掬水月在手》聚焦中国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的传奇人生,用千年古典诗词与个体生命的交织叙述,让观众接近一个充盈、真诚、悲悯而高贵的精神世界,感受溢出荧屏的诗词之美、影像之美和人格之美。《我在敦煌》则聚焦一群文化瑰宝背后默默无闻的守护者,通过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感挣扎与人生追求,为观众展现一个更纯粹、更日常、更生活化的敦煌。

还有《指尖上的传承》《了不起的匠人》《我在故宫修文物》《非遗传承,少年敢当》等一批聚焦传统文化、讲述匠人匠心的纪录片,这些作品用镜头细致刻画了人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丰润。

深入浅出,用“接地气”的讲述触达观众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历史文化类纪录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但历史文化纪录片题材涉猎广泛、内容主旨深刻,具有一定的接受门槛,如何创新表达叙事方式,以更为直观亲近的形式触达更多观众,是创作者们绞尽脑汁探索的问题。

曾经,《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者可谓“放飞自我”。该片处处充满诙谐幽默的调侃,用灵动、诗意、思辨的解说使文物“活”起来,在秉承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诗性与审美传统的同时,“萌萌哒”“肌肉萌”“网红”“喵星人”等时尚语言的融入,使作品更具“网感”。

《“字”从遇见你》更是“以萌制胜”,以更加日常化、个性化的口吻,故事化地讲述汉字的来源和流变。在“天”字篇章中,纪录片用动画拟人式地还原了甲骨文中的“天”“人”“大”三个字。在“鼎”字篇章中,将殷墟卜辞称之为“商王的算卦笔记”,将“鼎”字的造型比作“中国的凯蒂猫”。这种“萌”化的叙事语态,正好符合当下年轻语境中的大众审美。

在《书店,遇见你》的镜头里,没有满目高深的书架,而是聚焦镇店之猫、为买书而哭泣的小孩、读书人或者仅是闲逛的人,那些惬意随性的对话,质朴真诚的镜头,让纪录片充满小而美、散且静的叙事美学,润物无声地走进观众的心田,释放出人生百味。该片导演范永东希望这部纪录片能唤起人们对逛实体书店的兴趣和感情。该片播出后,确有不少观众受到了感召,有网友评论:“谨以此片为开端,开始阅读吧。”

在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宁看来:“这种官方玩梗和卖萌缩短了文化历史类纪录片与年轻观众的距离,用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微纪录片模式,让优秀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上一篇:文化传薪火晋宁区文化馆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