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日照:文化工作助力诗意的生活

去年10月17日,日照大剧院落成开放,亦成为文化惠民的重要阵地。通过市财政补贴,成本较高的剧院依然“月月有惠民场,场场有惠民票”。

每次到城市书房阅读之前,拍照是必须进行的“仪式感”。两个四季,七百多个日夜,焦大爷用难以计数的照片留下了城市书房的四季晨昏。

在日照,还有更多元的文化活动持续向城市的街角漫溢,共同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文化景观——

事实上,这些年日照基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的活动早就不胜枚举。两年来,超过2600余场读书沙龙、非遗体验、艺术培训等文化活动走进城市书房,让其功能升格为一种文化社交美学空间。

作为“忠实粉丝”,水榭馆每周五的读书会,成为焦大爷和老伴的精神寄托,从开馆到如今一期不落。那些与国学、艺术、诗词有关的阅读分享体验带来的畅意,让他忍不住向馆长秦美玲感慨:“城市书房让我们普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大千世界,提高知识与智慧。城市因之更光彩,市民因此高品位!”

6月一个热气腾腾的午后,焦大爷和老伴踱步前往城市书房水榭馆。在路中央,他习惯性地停下来,用手机“捏了一张影”。

在日照,以文化探索生活新方案

这是日照开展“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惠民演出”的第一场剧目。自此开始,《李二嫂改嫁》《乌龙山伯爵》《爸爸的航海日志》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先后在日照上演,每年25场,均保持了这样的“低票价”和“高水准”,经常“一票难求”。

通过建设农家书屋、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全民阅读“七进”、“乡村文化大集”“公益电影放映”“我为山村种文化”等活动,将有温度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无论是“小而美”的城市书房,还是宽广博大的博物馆、美术馆,是那些多元文化活动在不断灌溉我们的心灵。

日照历史文化根脉深厚,作为能够唤醒城市记忆的存在,市博物馆新馆亦受日照居民热捧。自2021年新馆开放以来,“史前文化陈列”“夏商周文化陈列”“日照记忆陈列”等五个展厅热度从未消减,一年内接待观众21万余人次。

5月14日,第六届日照市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正式启动,当天发放的10万元消费券瞬间被抢空,消费券不仅可用于景区消费,还可在合作电商平台购买文创产品和图书时享受优惠折扣。像这样的活动日照已连续开展6年。

这一点,城市书房樱花园馆、文创园馆、水榭馆馆长秦美玲特别有感触。这两年,不断有人因文化活动而来,拥抱书香:热爱传统文化的大学教授,从读者变成水榭馆国学经典诵读会的讲师,性格内向的幼儿园教师,主动要求成为文化志愿者,为城市书房的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这些年,日照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边界,将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让乡村成为孕育文化的沃土。

每年一度的日照文化旅游生活节亦成为人们消夏必备的“文化大餐”,“文创市集”集合了各种手造和非遗好物。2021年新青年音乐节日照站在东夷小镇燃情开唱,让新锐的、小众的音乐融入城市文化场域,两日内吸粉1.5万余人次,相关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达4528.8万次。

当欢动的演出团队一次次走进乡村,当电影放映队在乡间受到贵宾般的礼遇,当一处处农家书屋挤满了看书的村民和儿童,当一个又一个传统手艺人开始钻研市场营销……你能感受到文化之水滋润着农民的心灵所带来的欣喜,也能感受到曾经在田野中沉默的精神养料已渐渐丰腴。

首先,体现在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的持续扩容:自2020年起,41处城市书房迅速“处处开花”,与市、县两级图书馆实现联动,“小而美”的文化空间主客共享,吸引超380万人次“打卡”。也是在这一年,市图书馆延时开放至22:00,以阅读之灯点亮了城市文化之光。

标题在日照,处处以人为尺度

当下,经历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初期,日照各处文化空间因文化活动的介入,开始向更细致专业的服务领域演进,回归文化惠民、文化润心的本质,带领人们追寻生活之外的“另一番滋味”。

让人想到曾红极一时的东莞图书馆和爱书的农民工吴桂春老人。他在回乡前去往钟爱的图书馆,留下一封告别信:“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

去年底,一段在日照城市书房被偶然拍下的短视频火了。

这也是日照这些年努力的目标:坚守以人为尺度的“为民情怀”,加快构建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让“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成为每个人的归属。

上一篇:凯撒文化:预计2022年上半年亏损3500万元-6000万元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