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读

浅谈英语专业学生的中国文化“失语症”①

①文章系2020年辽东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调查与分析”阶段性成果。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之一。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中国文化的输出也越来越国际化。英语专业学生作为国际跨文化交际的主力军,弘扬中国文化的领头羊,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不能有效地用英语阐述中国文化,无法向外国人正确传递中国文化,以至于发生文化的交流障碍。

一、 中国文化“失语症”

失语症(aphasia)源于医学术语,指由于受伤或疾病引起的大脑损伤而导致思想表达能力、口语及书面语理解能力的部分或全部缺失。从丛教授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症)”,他发现:有些博士生有较好的基础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中国文化修养,但是一旦用英语交流中国文化时,立即呈现出“中国文化失语症”,显示不出来自文化大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当下,外语教学中发现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普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我国英语专业的学生不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或介绍自己国家特色文化,这与“失语症”的表现类似,因此学者们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症,从小的方面来说,只是一种简单的语言缺失,一种语言表达的缺陷,但是,从大的方面来讲,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缺失,一种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缺陷,是文化层面的一种“病”。

二、 研究的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文化缤彩纷呈,有着“各国文化之水流向世界文化之海”的趋势,在这之中,作为世界的大国,中国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文化的输出越来越多,显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个问题。国内学者高一宏提出,语言学习应当是1+1>2的模式,即:外语水平与母语水平同时提高,相互促进。在英语学习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可以把中国五千年璀璨文化发扬光大。孔子学院海外学院的建立,体现了“汉语热”一词,国外的萨拉热窝的Miroslav Zivanovic教授在谈及海外持续升温的“汉语热”时说,汉语国际教育还需更多地进行“换位思考”,了解学习者的文化背景、生活区域等,运用国际视野、因地制宜展开教学。从此可以说明国外学者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在近些年来,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到中国留学,他们爱上了中国,爱上了中国的文化,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魅力,因此,关注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发展方向已经是全世界共同的目标。

三、 目前的现象

最近,我们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中展开了关于中国文化“失语症”的调查,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47%的学生不了解中国文化“失语症”为何物,有84%的学生认为用英语翻译中国文化难度大,这两个代表性的问题已经显示了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不知道自己已经患上了中国文化“失语症”。所以,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

对于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可能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首先,他们对自己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非常浅薄。在接受西方文化知识时,他们不会去主动思考,西方文化与我们的中国文化有哪些相似点,有哪些不同点。当与其他国家的人,介绍我们中国文化时,他们会“哑口无言”,不知该怎么说,该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解释我们的中国文化。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还体现在我们的考试上。例如,在大学英语四级和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中,有一道题是专门关于中国文化知识的翻译。当在答这道题时,许多同学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中间的部分会翻译了,后面的部分凑合凑合也能翻译上来了,可就是最开始的专有名词,大部分同学都是“自由发挥”,尽情发散想象力,差不多把自己毕生所学都答上来了,弄得判卷老师是哭笑不得。这个例子或许有一些搞笑,但更多的是一种悲哀,一种文化之衰的悲哀。

四、 原因

上一篇:浅谈经典诵读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下一篇:“三境结合式” 情境教学法在来华留学生中国优

Copyright © 2019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 版权所有